話說我今天上熱力學的時候完全不能專心,莫名地一直想一個白痴問題:
國小自然科學課本都有教--啊,更正,是我這一代的國小自然科學都有教,空氣中有五分之一的氧氣。如果把點燃的蠟燭放在水中間,再用燒杯把蠟燭蓋起來,蠟燭燒完氧氣後會自動熄滅,而杯內由於氧氣被燒完,所以水位會上升,幅度大約是燒杯與背外水面距離的五分之一。由此證明,空氣中的氧氣約佔五分之一。
話說我今天上熱力學的時候完全不能專心,莫名地一直想一個白痴問題:
國小自然科學課本都有教--啊,更正,是我這一代的國小自然科學都有教,空氣中有五分之一的氧氣。如果把點燃的蠟燭放在水中間,再用燒杯把蠟燭蓋起來,蠟燭燒完氧氣後會自動熄滅,而杯內由於氧氣被燒完,所以水位會上升,幅度大約是燒杯與背外水面距離的五分之一。由此證明,空氣中的氧氣約佔五分之一。
忘記補,飾演石神的堤真一演得真是好呀!陰沈帶著些許變態,一邊支持他袒護母女兩人,一邊又擔心他腦袋有問題,會不會徹底毀滅她們。
最近看了許多推理小說,開始理解唐諾所言,推理小說常被當成不登大雅之堂之作,不被認為是正統文學。犯罪本身充滿魅力,欲知謎底的好奇心拉著讀者直到書底。說穿了,就是丟個方程式出來,解答就是書裡面其中一個人物,讀者和偵探比賽推導,看誰能推導出正確答案。許多推理小說甚至有固定模式呢,比如一系列的密室殺人,或是嫌犯一定在我們之中(金田一少年事件簿),看久了其實也有點厭倦。相較於所謂的「文學」,它的魅力不是文字本身,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內容,其實就是賣個「理性推演出的解」。
台中某二輪戲院看一片只要35元,因此近來進出電影院的頻率出奇高。嫌疑犯X的獻身改編自同名小說,拍成日劇「神探伽利略」的劇場版,調調卻大有不同。
一般推理小說或推理電影,大多是隱藏真正兇手,觀眾跟著抽絲剝繭,一邊看一邊猜,最後真相大白時,再來個大快人心。
這兩天在德國發生一件每年都會發生,但是總是很受矚目的新聞:核廢料的火車再度啟動了,民眾又前去阻擋了。
德國人的環保覺醒相當早,我們還在搞十大建設的時候,德國消費者就已經開始吵著垃圾要回收,自己會帶著瓶瓶罐罐去超市,把他們買的醃黃瓜、乳酪、香腸的包裝打開,放進自己的罐子裡,然後把玻璃瓶、塑膠罐留在超市。一副「老子不拿這些垃圾,你們拿回去用」的調調,搞得政府不得不請公司處理回收包裝。人民押著政府做垃圾分類,還真帥氣。
最近在網上逛呀逛,發現一種「都鐸式建築」,構造跟Fachwerkhaus很像。仔細看了幾張照片,覺得這種建築比較娟秀,資料寫說這種建築源自十六世紀的英國,剛開始為貴族皇室建造。這讓我甚感困惑,因為如前幾篇所說,另有資料顯示Fachwerkhaus露出木條的結構,是基於省錢省工,而且源自德國。難道這兩種不是同一種建築嗎?
David Lynch是誰,倪小明完全不知道。O不能諒解倪小明連他最愛的導演的名字都沒聽過,於是把倪小明抓起來看象人這部片子。
相信很多留洋學生都有一樣的困擾,加入不了洋人的對話,造成人家還以為你很安靜。語言當然是很重要的關鍵,但是即使語言問題解決了,也不一定可以跟上話題。他們討論的電影、電視、書籍,都不是我們日常生活接觸到的,為了跟別人聊天,可能還要強迫自己看電視。
先用一張圖來解釋標題。此圖設於2005年秋天,倪小明假公濟私跑到德國來的時候,拍了我一直最愛的Fachwerkhaus。為什麼用那時候的圖片,因為這是最典型的Fachwerkhaus,最近比較少拍典型的Fachwerkhaus。
一聽我是台灣來的,老有人跟我提起,噯,我知道台灣有個很好的導演,他叫楊德昌。沒看過任何楊德昌的電影,實在是不好意思跟別人說,楊德昌還算是我大學學長呢。就從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吧。
這部紀錄片型態的電影在柏林影展期間播映,於二月二十八日正式上映。不願意在德國付錢看電影的我,衝著柏林愛樂和亞洲的組合,因為擔心不會出DVD,所以就揣著7.5歐元衝去看了。